
黎庶乐,广州大学特聘广州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广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先后主持国家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厅市局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6年获广州大学“学术新锐”称号,2017年获广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岗位,2018年获第四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019年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广州大学“广州学者”特聘岗位。
主持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范畴与逻辑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2020-2024
|
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批判实践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2014—2017
|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后现代空间生产批判理论研究
|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14—2016
|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2019—2021
|
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项目
|
2012-2013
|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
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项目
|
2014—2016
|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式创新研究
|
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
|
2016—2018
|
唯物史观与当代空间问题研究
|
广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
|
2017—2020
|
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
成果发表
|
排名
|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美国》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
独著
|
詹姆逊的后现代超空间理论及其意义
|
《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
|
独著
|
唯物史观空间话语的当代转换
|
《世界哲学》2019年第4期
|
独著
|
唯物史观与当代空间问题
|
《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11.30
|
独著
|
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光明日报》理论版2018.06.04
|
独著
|
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
|
《学术研究》2021年第12期
|
第一作者
|
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理性空间的解构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
独著
|
安德森与汤普森之争: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走向问题
|
《哲学评论》2019年第23辑
|
独著
|
伊格尔顿与詹姆逊:英美文化理论的当代对话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
|
独著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年第5期
|
第一作者
|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
《学术研究》2013年第7期
|
独著
|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学术交流》2013年第5期
|
独著
|
后现代视阈下的现代性批判——鲍德里亚与詹姆逊的比较研究
|
《理论月刊》2013 年第2期
|
独著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哲学思考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
独著
|
成果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时间
|
奖励级别及类型
|
詹姆逊的后现代超空间理论及其意义
|
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
|
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获奖)
|